星音考试网专注提供全国考试报名时间、最新考试政策解读及备考资料,涵盖公务员、教师资格、职业资格等考试资讯,同步分享职场工作总结模板与学习经验,助考生高效规划备考,一站式解决考试全周期需求。

征集志愿是什么意思--征集志愿是什么意思和补录有什么区别

考试报名 2025-07-25 21:47:35130未知杨嘉淑

征集志愿是什么意思--征集志愿是什么意思和补录有什么区别

征集志愿与补录:高考录取的两大补充机制

在高考的激烈竞争中,每一位考生都渴望被心仪的大学录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部分考生在第一轮投档后未能如愿,而部分高校也可能未完成招生计划。这时,征集志愿与补录便成为考生们再次争取录取机会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专业角度详细解析征集志愿的含义,以及它与补录之间的区别。

一、征集志愿的含义与作用

征集志愿,简而言之,是在高考每一批次录取结束后,针对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高校和专业,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向社会公布剩余招生计划,并组织未被录取的考生再次填报志愿的一种补充录取方式。这一环节的设置,旨在帮助高校完成招生计划,同时给予未被录取考生再次选择的机会,避免招生名额的浪费。

对于高校而言,征集志愿是招生录取过程中的重要补充环节。它有助于高校吸引更多优秀考生,提高生源质量。同时,通过征集志愿,高校能够更灵活地调整招生策略,确保招生计划的顺利完成。

对于考生而言,征集志愿是一次难得的补救机会。在首轮投档失败后,考生可以通过参加征集志愿,重新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校和专业,争取更多的录取机会。

二、征集志愿与补录的区别

(一)时间不同征集志愿通常发生在高考的某一批次第一轮投档录取结束后,时间一般在七、八月份。此时,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会根据高校招生计划完成情况,公布剩余招生计划,并组织考生填报征集志愿。而补录则发生在所有批次录取结束后,尤其是学校开学后。当部分被录取的学生因各种原因未能到校报到或放弃入学资格时,高校招生计划会出现空缺,此时便会进行补录。补录的时间通常在九、十月份。

(二)投档条件不同征集志愿时,所有未被录取的考生,只要其分数线达到了提档线要求,都可以参加征集志愿的填报。这意味着,即使考生在首轮投档中未被录取,但只要分数符合条件,仍有机会通过征集志愿被录取。而补录则针对的是未被录取且达到投档线要求的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已经被录取但未报到的考生,或者已被录取但很快放弃的学生,不能参加补录。这是因为他们的档案已经被录取学校锁定,无法再次参与其他学校的录取流程。

(三)涉及的院校范围不同征集志愿涉及各个批次的院校,包括本科和高职专科院校。这意味着,无论是重点高校还是普通院校,都有可能在征集志愿阶段进行招生。而补录则一般只涉及三本院校及高职专科院校。这是因为这些学校每年新生入学时报到缺失率较高,因此更容易出现招生计划空缺的情况。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补录的机会就少于征集志愿。相反,对于某些考生而言,补录可能是一个更加适合的选择。

三、如何把握征集志愿与补录的机会

面对征集志愿与补录这两大录取机会,考生们应如何把握呢?首先,考生需要密切关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及高校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这些渠道会及时公布征集志愿与补录的具体时间、院校名单及招生计划等信息。其次,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分数情况、兴趣爱好及职业规划等因素,合理选择填报的志愿。在填报过程中,既要考虑冲高的志愿,也要设置保底的志愿,以确保录取的稳妥性。最后,考生还需注意填报志愿的格式及要求,确保志愿信息的准确无误。

总之,征集志愿与补录是高考录取过程中的两大重要补充机制。它们为未被录取的考生提供了再次争取录取机会的可能。然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考生们只有密切关注相关信息、合理选择志愿并认真填报志愿信息,才能真正把握住这些宝贵的录取机会。

征集志愿和补录是一个意思吗?

征集志愿是指对于第一批至第四批第一志愿录不满额的院校,在每批次第一志愿录取完成后,由省教育考试院向社会公布院校招生缺额的计划。

考生可根据缺额计划在当地招生办填报“征集志愿”,这样使得第一志愿录取时落选的考生有第二次重新填报志愿的机会。

要求

征集志愿有分数限制,对于第一类缺额计划,考生在填报征集志愿时将没有最低分数和位次的限制,达到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且尚未被录取的考生均可填报;对于第二类和第三类缺额计划,为避免产生分数夹层,确保录取公平,只允许不低于正式投档时该院校最低分数及位次的考生填报。不符合要求的考生在填报时,系统将会提示:“您未达到填报该院校的最低位次”。

设置

1.部分省份文理科第一批至第五批设A.B.C三所院校及院校服从志愿,每所院校均设3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志愿。另有些省市是普通类考生可选报1~6个学校志愿,1~5个专业和是否同意调剂专业志愿。此外,同批次开始征集志愿的还包括体育类专科专业。

2.文理科提前批也进行征集志愿。

征集院校

各批次征集志愿仍然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所公布的院校计划缺额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类是院校在正式投档时生源不足导致缺额;

第二类是院校投档时生源充足,但部分考生因不服从专业调剂、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专业的要求等原因而退档形成的缺额;

第三类是院校生源足额,但后期在该省追加了招生计划。

对象

1.参与征集志愿的院校为相应批次计划未完成或追加计划的高等院校.

2.参与征集志愿的考生为达到相应批次控制线且未被录取的考生和相应批次线下20分以内的学生.

区别

征集志愿,是在招生过程中,原报考这个志愿的人数不够,只能通过再征集志愿,才能录取到计划招生的人数。而补录是在开学后,录取的学生放弃这个学校,在校生人数没有达到招生计划,再补充录取学生就叫补录。其实在志愿录取期间,补录志愿与征集志愿的概念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一般在录取结束新生开学时期的的补录,不再使用“征集志愿”的说法。

注意

对于不同省份,征集志愿的设置和要求等会有不同,上述情况仅供参考,具体报征集志愿时还应认真研读各自省市官网上发布的相关招生信息。

考生填报志愿无非是选择院校和专业。根据自己分数大致圈定了几所目标高校后,一定要理清高校各个专业的录取规则,不然仍可能因志愿无效而落榜。

填报学校可参考之前平行志愿的最低投档线,所填高校最低投档线分数会有所改动,在填报结束后一天,会公布征求平行志愿投档分,分数一般较之前是增高的。

规则

普通类本科第一批A、B段,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专科(高职)批次实行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模式。平行志愿投档规则为:在相应的分数线上或者分数要求,按考生高考总成绩(高考文化课总成绩与政策性照顾分值的总和)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当考生总成绩相同时,文科依次按语文、数学、外语单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理科依次按数学、语文、外语单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照排序先后依次检索,再根据考生填报的平行志愿先后顺序依次检索、投档到最先符合条件的一所院校。

普通类本科第一批A、B段,本科第二批第一阶段录取的平行志愿投档时,在相应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分数要求)上,按照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只进行一轮平行投档,对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不予补充平行投档,剩余招生计划在本批次(段)第一阶段录取结束后向社会公布,向符合相应条件且未被录取的考生“征集志愿”,进行补充录取;“征集志愿”补充录取将综合考虑招生计划缺额数和生源分布情况等决定投档次数。

本科第三批,专科(高职)批次第一阶段录取的平行志愿投档时,在相应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分数要求)上,按照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只进行一轮平行投档,对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不予补充平行投档,剩余招生计划在本批次第一阶段录取结束后向社会公布,向符合相应条件且未被录取的考生进行第一次“征集志愿”补充录取;第一次“征集志愿”,在相应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分数要求)上,按照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只进行一轮平行投档,对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不予补充平行投档,剩余招生计划在本批次第二阶段录取(第一次“征集志愿”补充录取)结束后向社会公布,向符合相应条件且未被录取的考生进行第二次“征集志愿”补充录取;第二次“征集志愿”补充录取将综合考虑招生计划缺额数和生源分布情况等决定投档次数。

发表评论
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Copyright © 2021-2022 星音考试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9071号

联系QQ:  邮箱地址: